《重塑心灵》笔记 自我价值的构建:从自信到自爱再到自尊 李中莹在《重塑心灵》一书中深入探讨了自我价值的构建过程。作者指出,自信、自爱和自尊这三个层面构成了自我价值的核心,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自信是基础,有了足够的自信,才能培养出真正的自爱;而有了自爱,才能形成健康的自尊。这三者犹如一座金字塔,层层递进,缺一不可。 作者用了一个生动的武侠故事来阐释真正的自信。故事中,初出茅庐的少年武者总是刻意炫耀自己的武功,而真正的大侠却低调内敛。这个寓言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真正有实力的人,无需刻意展示;反之,那些频繁炫…

20 7 月, 2024 419点热度 阅读全文

人际交往的温度计:以同情和尊重开启沟通之门 在浩瀚的人生海洋中,沟通如同灯塔,指引着我们 navigate 人际关系的 labyrinth。刘艳华著的《沟通心理学》一书,犹如一位睿智的 guide,为我们揭示了沟通的 secrets,教我们如何用真诚和善意搭建心灵的 bridge。 书中一个 striking 的案例是关于杨慧和刘超的婚姻故事。杨慧,一位从小失去父爱的女子,在刘超身上找到了久违的温暖和依靠。然而,刘超的大男子主义却像一座 invisible 的墙,将两人的心隔阂。直到刘超意识到尊重的重要性,愿意放下…

20 7 月, 2024 273点热度 阅读全文

《语言的魔力》笔记 语言与信念的交织 在《语言的魔力》一书中,作者迪尔茨深入探讨了语言如何塑造我们的信念,进而影响我们的行为和决策。书中提到一个关于安慰剂效应的案例,其中一位女士通过服用“真实想象”药丸,治愈了自己的过敏反应。这一案例不仅展示了语言和信念的强大力量,还揭示了它们如何与我们的生理反应相互作用。根据一项研究,安慰剂效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产生与真实药物相当的治疗效果,这一发现令人震惊🤯。 这位女士的经历也反映了限制性信念如何阻碍我们的决策过程。她的一系列问题——“我怎么知道买哪种衣服?我怎么知道如何跟父母相…

20 7 月, 2024 241点热度 阅读全文

反馈的艺术:化批评为礼物,助力自我提升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都渴望被认可、被赞赏,而对于批评的声音,往往避之不及。然而,《心想事成的艺术》这本书却告诉我们,反馈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它如同一位良师益友,指引我们不断前行。 书中作者琳赛·安格尼斯以生动的案例,揭示了人们对于反馈的常见误区。我们常常因为害怕伤害他人而选择“报喜不报忧”,这种“胡说反馈”看似维持了表面的和谐,实则阻碍了个人和团队的成长。作者引用管理专家杰瑞·哈维的观点,一针见血地指出,人们之所以逃避真实的反馈,是因为害怕引发焦虑、担心关系破裂。 然而,正如…

20 7 月, 2024 224点热度 阅读全文

《语言的魔力》笔记 预期与信念:塑造现实的无形力量 在《语言的魔力》一书中,作者迪尔茨深入探讨了预期与信念如何塑造我们的现实体验。这种无形的力量往往被我们忽视,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和决策。预期就像是一副隐形的眼镜,通过它我们观察和理解这个世界。而信念则是这副眼镜的基础,决定了我们对现实的解读方式。 作者指出,改变预期的关键在于处理内在感知表象和潜在信念。这让我联想到近年来流行的正念冥想,通过观察内心的想法和感受,我们可以逐步改变根深蒂固的预期模式。🧘‍♀️ 有研究表明,每天进行15分钟正念练习的人,8周后…

20 7 月, 2024 222点热度 阅读全文

《0次与10000次》笔记 童年和家庭塑造了人们的人格与情绪模式 《0次与10000次》一书探讨了家庭环境如何深刻地影响一个人的情绪和行为方式。通过描述主人公本及其家庭的关系,揭示了童年经历如何铸就了他成人后的行为模式。本的母亲总是小心翼翼地迎合他的暴躁父亲,从中本学会了如何避免冲突,甚至为了家庭的和谐,宁愿牺牲自己的需求和感受。这种内在的紧张和对冲突的避让,不仅仅是家庭环境的结果,更是一种深植于内心的行为模式。 实际上,许多人在成长过程中会无意识地模仿父母的行为模式。如果家庭中有一个脾气暴躁的父亲与一位沉默懦弱的…

20 7 月, 2024 257点热度 阅读全文

《0次与10000次》读书笔记 走入内心世界的审判者 《0次与10000次》是一本以独特视角探讨情感与社会责任的心理学作品,由德国的吉塔·雅各布所著,蔡清雨翻译。这本书通过丰富的案例和详细的分析,揭示了许多人在成长过程中因特定的家庭环境或社会压力,而形成的一种对自身和他人高度要求的内在审判者。这个内在审判者不只是对成就和成功有所诉求,更深层次地影响着个人在情感交流和社会角色中的自我认知和行为模式。 在一个典型的故事中,作者描述了马丁将自己的一半大衣分给乞丐的情景。这一简单的行为透露出一种深切的社会性责任感和无私精神…

20 7 月, 2024 286点热度 阅读全文

《沟通心理学》读书笔记 正话反说 揭开疑云 在人际交往中, 我们难免会对他人的想法或用意存有疑虑。这时, 可以尝试采用"正话反说"的策略, 故意将对方的意图曲解或误解。通过这种方式, 对方不得不急于纠正和解释, 从而自然而然地揭开了你心中的疑惑。 例如, 一对热恋中的情侣为了确认对方的心意, 往往会"装糊涂、故意"误解"对方的言行, 迫使对方不得不作出诚挚的解释和表白。这种"正话反说"的方式, 不仅能让双方坦诚相见, 更有助于加深感情。 在职场上, "正话反说"同样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上司或同事的真实想法。比如在一次会…

20 7 月, 2024 285点热度 阅读全文

《<心想事成的艺术>读书笔记》 一、记忆的多元模式与交流技巧 在《心想事成的艺术》中,作者琳赛·安格尼斯为我们揭示了记忆的多种模式以及相应的交流技巧,令人眼界大开😃。书中提到,记忆可分为视觉记忆、听觉记忆、逻辑记忆和动觉记忆。当我们向他人提问时,会发现他们的反应可能首先进入某一种特定的记忆模式。比如,问一个动觉类问题,对方可能先进入视觉记忆。这一现象表明,我们每个人都有主导型的记忆系统和交流方式。 在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个具体的案例🎯:一位公务员习惯通过观察他人眼睛的转动模式来评判对方。比如,在确认问题…

20 7 月, 2024 282点热度 阅读全文

复制卓越的艺术:读书笔记 从细节中诠释卓越的秘密 在《复制卓越的艺术》中,著名的写作家“著 雷子”探索了如何通过系统化、程序化地重复和优化行为,从而达成卓越的水平。书中的论述启示我们,真正的能力不仅仅是一次性的成功,更是熟练掌握行为背后的技巧与技术,并且能自动化地运用这些技能。 举例来说,微信公众平台的营销可以作为一个实际案例来说明:许多企业专门组织人员管理其公众号。然而,如何评估其账号的表现好坏呢?答案在于利用后台的“统计”功能,通过每天的数据分析来了解粉丝的阅读习惯与关注度。例如,某企业在分析数据后,发现其公众…

20 7 月, 2024 307点热度 阅读全文
1303132333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