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内心的冲突》笔记 读《我们内心的冲突》如同在茫茫大海中发现一座心灵的孤岛,卡伦·霍妮的文字犹如夫皮舟,把我们从汹涌的情感风暴中带到思维的锚地。书中探讨的母亲对于子女的情感矛盾、决策中的痛苦抉择等议题,不仅让人深思,还给了我们清晰的镜鉴。以下是我对书中的重要内容与现代实例的解析。 母亲角色中的两难问题 当卡伦·霍妮描绘一位母亲明明宠爱孩子却总忘记其生日的情景时,心中不禁掀起波澜。这种矛盾与冲突正是源于母亲内心两个对立面的较量:一方面,她想成为无可挑剔的好母亲,另一方面,她无意识地希望孩子经历挫折。这不仅仅是一个…

17 1 月, 2025 17点热度 阅读全文

《重塑心灵》笔记 心灵的奥秘探索 在《重塑心灵》这本书中,作者李中莹带领我们走进了一个充满新奇与深度的内心世界🎇。书中提到的内视觉、内听觉和内感觉的经验元素,仿佛是打开心灵密码的钥匙。 比如内视觉中的亮度、大小形状、色彩影调等元素,它们的变化会对我们的情绪感受产生深远的影响😃。就像在一项关于色彩心理学的研究中🎨,红色被证明能够提高人的兴奋度和注意力,而蓝色则有助于让人感到平静和放松。这正说明了色彩这一经验元素的重要性。 再看内听觉中的音高、音强、音质等元素,它们同样在我们的情绪调节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一场音乐治疗…

17 1 月, 2025 28点热度 阅读全文

《重塑心灵》笔记 探索内心感官的奇妙之旅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的心灵如同一个神秘的宝库,等待着我们去发掘和重塑。《重塑心灵》一书,犹如一把神奇的钥匙,为我们打开了通往内心深处的大门。 书中提到,提升内视觉的方法丰富多样🧐。比如,在上课时用眼去数座位上的人数;坐公交车时,先观察景象再闭眼描绘;每有休息时间便想象人或物的模样。这些方法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深刻的心理学原理。据调查,现代社会中,超过 80%的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过度依赖视觉信息,导致内视觉能力逐渐退化😔。而通过这些练习,能够有效地激活和提升我们的内…

17 1 月, 2025 24点热度 阅读全文

《0次与10000次》笔记 聆听并接受成人自我 在吉塔·雅各布的《0次与10000次》中,作者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文字,使我们深入思考并认知——何为“成人自我”。在当今社会,成年人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愈发复杂。根据美国心理学协会的研究,70%的成年人报告说他们每天面临压力,而其中的44%表示他们的压力水平在过去五年中显著增加。无疑,一个稳定且坚强的成人自我是如何应对这些压力的关键。 一本书中的处世哲理与如今的数据交相辉映,将我们导入了接受和完善成人自我的时光长廊。诚如书中所述,真正的成人能够理性看待世界,不被负面情绪所裹…

16 1 月, 2025 20点热度 阅读全文

《永续成长的宝藏图》笔记 骆驼的智慧——解决问题的新尝试 在《永续成长的宝藏图》中,我被一个关于分配骆驼的故事深深吸引。故事中的老者通过将自己的骆驼临时添加到兄弟们的财产中,成功地解决了他们的财产分配难题。这一行为让我引发了许多新的思考。📈 在现代社会,解决问题的方式同样充满创意。以量子力学为例,它给物理学家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在传统的牛顿力学框架中,许多现象无法解释。然而,通过引入量子态和叠加原理,人类得以更接近理解微观世界。再看看数据科学领域,谷歌的AlphaGo通过借助深度学习技术成功战胜了围棋顶级高手。…

16 1 月, 2025 23点热度 阅读全文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笔记 神经症人格的形成背景 在《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一书中,卡伦·霍尼深入探讨了神经症人格的形成过程,特别是在儿童成长环境中,父母的教育方式如何影响孩子的情感和心理状态。霍尼指出,儿童在面对父母的权威时,往往会因为恐惧、爱或罪恶感而压抑自己的敌意。例如,一个孩子可能会因为害怕失去父母的爱而压抑对父母的反抗情绪,这种压抑最终可能导致焦虑的形成。根据美国心理学会的数据,约有30%的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经历过某种形式的情感压抑,这些压抑往往源于家庭环境中的不健康关系。🌱 焦虑的扩散与基本焦虑 霍尼进…

15 1 月, 2025 21点热度 阅读全文

《语言的魔力》笔记 语言的迷宫:探索思维与表达的奥秘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语言作为人类交流的桥梁,其魔力愈发令人着迷。《语言的魔力》一书犹如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通往语言奥秘的大门。作者迪尔茨以其独特的洞察力,带领我们穿梭于语言的迷宫,探索思维与表达的奥秘。 书中提到的"回应术模式"如同一把精巧的瑞士军刀,能够巧妙地应对各种复杂的语言情境。这十四种模式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干预系统,可以用来质疑限制性信念,或接受鼓舞性信念。想象一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棘手的情况,比如一位朋友因为工作压力而感到沮丧。此时,…

15 1 月, 2025 22点热度 阅读全文

《沟通心理学》笔记 沉默的力量:情感交流中的无声语言 在人际交往中,语言固然是重要的沟通工具,但沉默有时却能传达更深刻的情感。《沟通心理学》一书中提到了一个引人深思的案例:小凡在发现丈夫子诺出轨后,选择了长久的沉默。这种沉默不是软弱,而是一种坚定的态度表达。正如书中所言,"沉默,有着千面的姿态",它可能代表包容、隐忍,也可能意味着决绝的对抗和拒绝。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常常忽视了沉默的价值。然而,研究表明,在某些情况下,沉默比言语更能传达深层次的情感。例如,一项由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进行的研究显示,在处理重大情感…

15 1 月, 2025 24点热度 阅读全文

信念的根基:因果与复合等同 在迪尔茨和谭洪岗共同编织的《语言的魔力》这部作品中,我们踏上一段奇幻的语言之旅。书中指出,人们的信念如同参天巨🌳,其根系深深扎根于“因果”和“复合等同”的土壤之中。 “因果”就好比是信念的🧬,它将事件与结果紧紧相连。例如,一个人可能相信“因为我小时候害羞,所以现在不善于 публично выступление 🎤”。这种因果关系成为了他信念的基石,影响着他对自身的认知和行为模式。 而“复合等同”则像是信念的🎭,它将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行为表现联系在一起。例如,一个人可能认为“微笑 😊 代…

14 1 月, 2025 22点热度 阅读全文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笔记 兄弟姐妹间嫉妒的持久影响 在我们探讨神经症人格形成的根源时,兄弟姐妹之间的嫉妒与父母一方的偏爱,这些在儿童心理的暗流涌动中无疑产生了巨大的却潜在的影响。这些细腻的情感层次犹如织锦般错综复杂。正如霍尼所言,童年时期的环境条件往往决定了这些嫉妒情绪是否会生根发芽,继而在成年中的生命历程中持续发酵。这些情结是否是必然的,值得我们深思。 例如,根据美国心理学协会(APA)的研究,约60%的儿童在家庭中经历兄弟姐妹间的竞争和嫉妒。以一项2017年的数据调查指出:在有两个孩子的家庭中,76%较大的…

14 1 月, 2025 22点热度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