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如何塑造现实 翻开这本(美) 迪尔茨著 ; 谭洪岗译的《语言的魔力》,我仿佛踏入了一片奇异的语言花园,处处弥漫着思维的芬芳。书中阐述了信念如何像 invisible hand 一般,塑造着我们对现实的认知和行为。 作者认为,信念并非孤立存在的空中楼阁,而是与我们的价值观、内在状态、预期以及过往经验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我们理解世界、处理信息的有色眼镜。 如同孩童学习骑自行车🚲,若怀抱“我能学会”的积极信念,便会将“乐趣🤩” “自我提升💪”等正面价值观与学习过程相连接,进而产生“自信😎”的内在状态,最终形成“我会越…

12 12 月, 2024 214点热度 阅读全文

《我们内心的冲突》笔记 爱情中的无意识逻辑与情感挣扎 在这篇读书笔记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卡伦·霍妮所著的《我们内心的冲突》,借用现代案例与数据,解剖内心纷争的复杂性。每一个人都拥有期望被认可的潜在渴望,然而霍妮强调,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意识到内心的冲突正是阻碍幸福的主要原因。在她的研究中,许多案例显示,人的软弱无助和对爱情的依赖,往往是一种逃避现实的表现。比如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在美国,有超过40%的人在感到孤独时会积极寻求浪漫关系,从而试图填补内心空虚[1]。 这些情感上的复杂逻辑常常伴随着自我否定。霍妮提到的病例…

6 2 月, 2025 256点热度 阅读全文

压抑的敌意与焦虑的循环 卡伦·霍尼在《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一书中,对焦虑的产生机制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她认为,焦虑并非单纯源于对冲动的恐惧,而更多源于对压抑的敌对冲动的恐惧。这种观点跳脱出弗洛伊德将焦虑归因于生理性冲动的局限,将心理学因素纳入考量,并强调了压抑在焦虑产生中的重要作用。 霍尼指出,当个体感受到来自外部环境或内部冲动的威胁时,会产生敌意情绪。然而,受社会规范、道德约束以及个人价值观的影响,这种敌意往往会被压抑。压抑并非使敌意消失,而是将其转化为一种潜藏的焦虑,如同埋藏在内心深处的火种,随时可能被点燃。 …

10 1 月, 2025 149点热度 阅读全文

《语言的魔力》笔记 病毒与信念:身体与心理的双重挑战 在《语言的魔力》中,迪尔茨以独特的视角解读了身体免疫系统与心理信念系统的互动关系。他认为,病毒的存在类似于思想的病毒,二者都能够通过伪装和欺骗入侵系统。艾滋病毒的例子尤为深刻,它能够“欺骗”我们的免疫系统,因为其结构与人类自身的基因编码相似,从而达到同步的效果。因此,人类容易在不经意间被侵袭,导致致命后果。 现代医学技术不断发展,疫苗接种成为免疫的有效手段。例如,天花病毒已从地球上消除,而这并非通过杀死病毒实现,而是通过增强免疫系统的识别能力,使其不再允许病毒侵…

14 12 月, 2024 190点热度 阅读全文

潜意识的宝藏 掩卷沉思,掩藏在《永续成长的宝藏图》中的智慧如同夜空中闪烁的星辰,指引着我们探索内心深处的奥秘。作者[美]乔瑟夫·欧可诺和伊安·麦克德摩以其深刻的洞察力,为我们揭示了潜意识这一片蕴藏着无限潜力的宝藏图。 潜意识并非如洪水猛兽般可怕,相反,它更像是我们忠实的伙伴,时刻关注着我们的身心状态,并以其独特的方式给予我们指引。正如书中所言,那些与我们日常性格相悖的行为,那些反复出现的“意外”,都是潜意识在试图引起我们注意的信号。它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试图将我们从迷途中拉回正轨。 疼痛和疾病,这些我们避之不及…

8 12 月, 2024 176点热度 阅读全文

你的“生命软件”升级过吗? 黄启团老师在《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一书中提到,我们的信念就像电脑软件一样,需要不断升级。许多根深蒂固的信念,如同老旧的操作系统,曾经或许适用,但如今却可能成为阻碍我们前进的绊脚石。 就像书中提到的“晚上洗头会头疼”,在过去缺乏现代生活设施的年代,这的确是经验之谈。然而,时代变迁,生活方式更新迭代,如果还固守着这样的旧观念,无疑是刻舟求剑。 我们的思想也需要与时俱进。那些让我们在情感关系中屡屡受挫的、在职场发展中停滞不前的,或许正是一些过时的信念在作祟👿。例如,总想在争吵中占上风,却忽…

4 12 月, 2024 202点热度 阅读全文

改善职场角色,成就非凡人生 掩卷沉思,掩盖不住内心的激荡,著 雷子先生的《复制卓越的艺术》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迷茫的职场之路。每一个职场大神,都曾是懵懂的新人,如初生的朝阳,在岁月的洗礼中,逐渐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这并非遥不可及的梦想,只要我们能精准地定位自身角色,并积极寻求转变、学习与成长,终将蜕变为职场中的佼佼者,成就非凡人生。 书中提到了一个非常触动我的观点——灵性。它并非宗教般的虚无缥缈,而是“我与世界的关联”。我们并非孤立存在的个体,一言一行都如涟漪般影响着周围。正如蝴蝶效应般,微小的善举,也可能在世…

25 11 月, 2024 188点热度 阅读全文

潜意识的力量:理解层次贯通法 在阅读李中莹先生的《重塑心灵》时,我被其中“理解层次贯通法”的精妙设计深深吸引。这套技巧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引领我们深入潜意识的幽深秘境,发掘内心蕴藏的巨大能量。它以一种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方式,将“环境”、“行为”、“能力”、“信念/价值观”、“身份”和“系统”这六个层次与我们想要实现的目标巧妙地联系起来,引导我们一步步地深入探索,最终找到实现目标的最佳途径。 书中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案例。假设一位年轻的创业者,他渴望带领公司走向成功,却时常感到迷茫和焦虑。运用理解层次贯通法,他可以…

15 11 月, 2024 192点热度 阅读全文

《0次与10000次》笔记 内在审判者的破坏性影响及其根源探析 内在审判者,尤其是惩罚性的内在审判者,对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和自我认知有着极其深远的负面影响。它如同一位严厉的批评者,不断在我们内心低语,让我们觉得自己毫无价值、丑陋不堪、愚笨无能。这种自我贬低的思维模式最终会导致一个人认为自己根本不值得被爱,进而产生对自己的羞耻感和厌恶感。有趣的是,这种破坏性的自我认知往往源于童年时期的受虐经历。🤔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虐待"并不局限于常规意义上的身体或性虐待。事实上,许多看似微不足道的经历都可能在儿童心灵上留下深…

20 7 月, 2024 283点热度 阅读全文

信念的结构与力量 在迪尔茨的《语言的魔力》一书中,作者深入探讨了信念的本质,以及信念如何影响我们的感知、思考和行动。他指出,信念犹如构建我们内心世界的隐形框架,塑造着我们对现实的理解和回应。迪尔茨将信念比喻为连接内心价值观与外部体验的桥梁,它解释了为何相同的情境会引发人们截然不同的反应。 例如,面对职场挑战,拥有“努力必将成功”信念的人,会将其视为磨练技能、提升自我的机遇,积极寻求解决方案。而持有“成功取决于运气”信念的人,则更容易感到沮丧和无助,将失败归咎于外部因素,从而裹足不前。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根源于他们…

20 7 月, 2024 302点热度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