擘画愿景,制定目标 人生旅途,漫漫长路,若无明确的目标指引,便如同航海迷失了方向,只能随波逐流。正如《永续成长的宝藏图》中所言,设定目标并非受限于当下,而是要敢于畅想未来,那些曾经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如今或许早已唾手可得。莫让恐惧束缚了你的脚步, 担心冒险、害怕失败、忧虑失去自由,这些不过是庸人自扰的借口。不妨将目标视为一座灯塔,指引着你前进的方向,而你只需调整航线,随时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化解阻碍,循序渐进 目标的实现并非一蹴而就,往往会遭遇各种阻碍。正如书中所述,目标难以实现的原因有三:一是目标本身不切实际,…

12 11 月, 2024 177点热度 阅读全文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笔记 卡伦·霍尼的《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犹如一把剖析人类内心的手术刀,细腻而深刻地揭示了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因焦虑与恐惧所陷入的心理困境。无论是对爱的渴求还是对爱的误解,这本书都给出了深刻的解答,仿佛在黑夜中亮起了一盏智慧的灯。 爱与神经症的错综复杂 爱,这个看似简单却迷离的词汇,究竟意味着什么?在我们的文化中,爱往往被简单地定义为给予和获得感情的能力。然而,这种定义过于笼统,无法揭示爱真正的复杂性。真爱的根本在于一种对他人的基本肯定,而不是出于对失去的恐惧或希望将对方牢牢掌控的念头。反观神经…

11 2 月, 2025 275点热度 阅读全文

《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笔记 自私与成功:庄原孟的启示 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怎样对待别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所获得的支持和肯定。《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中,庄原孟的故事生动地诠释了这一点。庄原孟曾经深信,只要拥有足够的钱与豪华的庄园,他就会得到大家的赞赏。然而,现实却让他在生意场上屡屡碰壁。究其原因,他内心深处从未真正关心过他人。他的自私不仅阻碍了他的事业发展,也使得他在朋友和客户之间得不到应有的支持。 就如书中所提:“目中无人,是生意失败的根源”。庄原孟的例子让我们深刻意识到,为了成就更大的事业,更需要心怀他…

29 12 月, 2024 158点热度 阅读全文

《我们内心的冲突》笔记 爱情中的无意识逻辑与情感挣扎 在这篇读书笔记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卡伦·霍妮所著的《我们内心的冲突》,借用现代案例与数据,解剖内心纷争的复杂性。每一个人都拥有期望被认可的潜在渴望,然而霍妮强调,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意识到内心的冲突正是阻碍幸福的主要原因。在她的研究中,许多案例显示,人的软弱无助和对爱情的依赖,往往是一种逃避现实的表现。比如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在美国,有超过40%的人在感到孤独时会积极寻求浪漫关系,从而试图填补内心空虚[1]。 这些情感上的复杂逻辑常常伴随着自我否定。霍妮提到的病例…

6 2 月, 2025 245点热度 阅读全文

《永续成长的宝藏图》笔记 模仿与策略的奥秘 在《永续成长的宝藏图》中,乔瑟夫·欧可诺与伊安·麦克德摩深入探讨了模仿与策略在个人成长中的关键作用。书中提到,模仿不仅是学习的捷径,更是创新的源泉。例如,NLP(神经语言程序学)通过模仿成功人士的行为模式,帮助人们快速掌握复杂的技能,如领导力、沟通技巧等。书中还提到了一个具体的案例:伊安曾辅导一家汽车公司,通过模仿超级销售员的行为策略,显著提升了销售业绩。这些销售员首先通过视觉展示车辆,然后通过触觉让客户体验驾驶,最后再通过听觉讨论购车细节。这种策略的成功在于其多感官的整…

2 2 月, 2025 239点热度 阅读全文

《0次与10000次》笔记 《0次与10000次》是[德]吉塔·雅各布的作品,中文译者是蔡清雨。本文通过文艺的视角,将我们带入那些缺乏安全感、依赖他人以及偏执的人格特质中的内心世界,并elaborate这些特质如何在这些人生命中发挥作用。他们的行为和心理特征以细腻且复杂的叙述呈现在眼前,引发读者深思。 缺乏安全感的内在博弈 弗兰茨·卡夫卡在其短篇小说《男乘客》中描绘了一位心灵脆弱的电车乘客,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场景时,始终无法找到内心的稳定感与安全感。试想,这位乘客在一个看似平凡的电车环境中,却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他对…

28 1 月, 2025 168点热度 阅读全文

《语言的魔力》笔记 语言的迷宫:探索思维与表达的奥秘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语言作为人类交流的桥梁,其魔力愈发令人着迷。《语言的魔力》一书犹如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通往语言奥秘的大门。作者迪尔茨以其独特的洞察力,带领我们穿梭于语言的迷宫,探索思维与表达的奥秘。 书中提到的"回应术模式"如同一把精巧的瑞士军刀,能够巧妙地应对各种复杂的语言情境。这十四种模式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干预系统,可以用来质疑限制性信念,或接受鼓舞性信念。想象一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棘手的情况,比如一位朋友因为工作压力而感到沮丧。此时,…

15 1 月, 2025 171点热度 阅读全文

《0次与10000次》笔记 顺从与回避:人性中的两种应对机制 在这本引人深思的著作中,作者深入探讨了人们面对生活挑战时常见的两种应对方式:顺从和回避。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我们得以窥见这些行为背后复杂的心理机制。 卡特娅的故事展现了典型的顺从行为。作为一位职场妈妈,她不仅承担了工作和照顾孩子的责任,还参与家长委员会并照顾患病的母亲。虽然这些任务让她倍感压力,但她却难以说不"。这种行为模式反映了许多现代人的困境 - 在各种角色和期望之间左右为难。🤹‍♀️ 数据显示,在美国,约有41%的职场妈表示感到工作与生活难以平衡。…

11 12 月, 2024 206点热度 阅读全文

信念的变革之旅 在迪尔茨的《语言的魔力》一书中,作者为我们徐徐展开了一幅关于信念如何运作以及如何改变信念的精妙画卷。他提出信念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处在一个动态循环之中,犹如一条蜿蜒流淌的河流,经历着“想要相信”、“开始接受”、“当下相信”、“开始质疑”、“曾经相信”以及“信赖”等多个阶段。🤯 作者巧妙地将这些阶段比喻为不同的地理位置,引导我们进行一次心灵探索之旅。🏔️ 当我们怀抱着一个新的信念,渴望它能够扎根于我们的内心时,就好比踏上了“想要相信”的起点。 接下来,我们需要敞开心扉,“开始接受”这个信念的可能性,如同…

8 12 月, 2024 159点热度 阅读全文

你的“生命软件”升级过吗? 黄启团老师在《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一书中提到,我们的信念就像电脑软件一样,需要不断升级。许多根深蒂固的信念,如同老旧的操作系统,曾经或许适用,但如今却可能成为阻碍我们前进的绊脚石。 就像书中提到的“晚上洗头会头疼”,在过去缺乏现代生活设施的年代,这的确是经验之谈。然而,时代变迁,生活方式更新迭代,如果还固守着这样的旧观念,无疑是刻舟求剑。 我们的思想也需要与时俱进。那些让我们在情感关系中屡屡受挫的、在职场发展中停滞不前的,或许正是一些过时的信念在作祟👿。例如,总想在争吵中占上风,却忽…

4 12 月, 2024 202点热度 阅读全文